陳桂華(右)與蘆花雞養殖大戶交流
“辣炒蘆花雞”入選濟寧“十大經典名菜”
清晨五點,天剛蒙蒙亮,汶上縣郭樓鎮西海子村村民陳桂華已經開著車趕往農貿市場。這是她創業30多年來雷打不動的習慣:“只有親眼看過豬肉的成色,聞過花椒的香氣,心里才踏實。”這個被街坊鄰居親切稱為“鹵肉西施”的女人,用30多年光陰,將一輛三輪車上的鹵肉攤發展成擁有三家分店的“金佳”餐飲品牌,更帶動汶上蘆花雞走向產業化發展。
1992年,因為原來的企業改制,29歲的陳桂華失去了工作。“上有老下有小,總不能坐在家里等救濟。”陳桂華注意到汶上縣寶相寺附近的小攤總是圍滿人,想起娘家祖 傳的鹵料秘方。她咬牙取出壓箱底的40元積蓄,在舊貨市場淘來一口鐵鍋、兩個煤球爐,用木板和鋼筋焊了輛簡易推車。1992年8月18日,寶相寺東北角飄起第 一縷鹵香。
每天凌晨三點起床鹵肉,五點半出攤,直到天黑透才能收工。 “難的不是吃苦,是顧客的質疑。”陳桂華至今記得,有次因為心急火候沒到,顧客當場把鹵肉摔在攤位上。那晚,她守著鹵鍋哭到半夜,卻更堅定了“質量是命根子”的信念。
2003年冬天,大雪封路導致市場歇業,陳桂華卻堅持高價雇車采購新鮮食材。當她深一腳淺一腳推著鋪滿積雪的推車出現在市場時,老顧客們自發幫她清理攤位。那天,熱騰騰的鹵肉香氣里氤氳著人情的溫度,攤前第 一次排起長隊。
2005年,“金佳鹵味”的招牌在縣城南街亮起。開業當天,陳桂華在收銀臺旁掛出“三不”承諾:不用隔夜肉、不缺斤短兩、不滿意退全款。廚師長張印海回憶:“有次學徒偷用凍肉,她當場把整鍋肉倒掉。”
2015年轉型餐館時,陳桂華面臨新挑戰。面對不會用電腦點單、不懂成本核算的困境,她每晚帶著老花鏡啃管理書籍,筆記本上密密麻麻記滿經營數據。“有次暴雨導致電路故障,陳姐帶著我們點蠟燭備菜,自己給顧客挨個解釋道歉。”分店經理趙麗華說。
正是這份真誠,讓"金佳"在縣城餐飲市場競爭激烈的當下依然保持70%的回頭客。
2018年,陳桂華迎來事業轉折點。汶上縣政府大力推廣地理標志產品"汶上蘆花雞",嗅覺敏銳的她立即著手研發特色菜品。連續3個月,她帶著團隊走訪20多個村莊,記錄不同生長階段的肉質變化。為研制"辣炒蘆花雞",55歲的她跟著青年廚師學控溫技術,手臂被熱油燙出水泡也渾然不覺。
好在功夫不負有心人,今年濟寧市發布的2025年"名菜·名廚·名店“——”好客山東·食在濟寧“美食評選中,”辣炒蘆花雞“入選了”十大經典名菜“。
5月25日,金佳風味樓與國家 級蘆花雞保種育種基地運營方山東金秋農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(下面簡稱金秋農牧)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。金秋農牧憑借全國大型的蘆花雞原種繁育體系(年孵化雞苗超3000萬只)和”保種育種—林下養殖—深加工—冷鏈物流“全產業鏈優勢,為金佳穩定供應鮮雞、鹵制品、蘆花雞蛋等可追溯標準化食材;金佳則依托餐飲終端網絡,推出”蘆花雞宴“系列菜品,如傳統燉湯、麻辣炒雞等,將蘆花雞”肉質緊實、低脂肪高蛋白“的特性轉化為餐桌競爭力。
值得關注的是,雙方創新構建”產銷閉環“:金秋農牧通過數字化養殖溯源系統,向消費者全景展示蘆花雞從孵化到加工的全流程;金佳則以門店銷售數據反哺養殖端,協助優化商品雞出欄周期和深加工口味。”未來雙方將采取生鮮配送、配方技術參股等多種合作模式,建立更加完善的汶上蘆花雞產業鏈,打響“汶上蘆花雞”特色品牌。“陳桂華說。
農村大眾報通訊員 張明
山東金秋農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汶上蘆花雞保種場
中科院吳常信院士工作站
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汶上蘆花雞
全國名優特新農產品汶上蘆花雞
山東省農產品區域企業品牌汶上蘆花雞
全國名優特新農產品汶上蘆花雞蛋
上一條:濟南市歷城區西營街道第 一書記服務聯盟來金秋農牧公司開展調研考察活動 | 下一條:2025濟寧國際蛋品產業發展峰會成功舉辦 |